轉自信報財經新聞
中國出口面對歐美不景的急風暴雨,如何穩定出口增長已成為當前外貿政策的要務。海關總署發表的數據,二○一一年中國進出口總額雖逾三萬六千億美元, 創年度新紀錄,但貿易順差則較前年下降近十五個百分點,持續三年收縮,既反映擴大進口促進內需的政策努力,但亦反映海外需求疲弱對中國貿易體系的衝擊。在 目前調整增長和外貿結構的過程中,出口持續萎縮已對經濟增長的穩定性構成實質威脅。
貿易順差從二○一○年一千八百四十五億美元下跌至去年的 一千五百五十一億,是二○○八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,同年貿易順差曾創下二千九百八十億高紀錄,之後逐年走低。去年貿易順差佔GDP比重亦由高位跌至百 分之二點三,低於百分之三的紅線,中國的滙率政策會不會因應變化作出調整,動向頗值得觀察。
中國外貿順差逐年收窄,很大程度上是內需上升和外部需求連年不振所共同形成的結果,如今歐美需求持續萎縮和新興市場的需求弱化,對中國出口造成的衝擊,明顯不利於當前增長與外貿結構的調整,並削弱增長步伐的穩定性。
據 資料反映,去年十二月出口同比增長百分之十三點四,低於上月零點四個百分點;進口同比增長百分之十一點八,較上月大幅滑落逾十個百分點;環比同樣顯示進出 口雙雙下挫。基於歐美需求疲弱之勢今年也難有起色,新興市場如巴西和印度,因國內通脹仍然偏高,貨幣寬鬆的空間不大,使增長受到抑制,因此可以斷言,今年 的出口形勢相當動盪。
從外貿報告的資料也看到,雖然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增幅高達百分之二十四;對巴西、俄羅斯和南非的金磚國家雙邊貿易增速 更為可觀,貿易結構有所改進,但中國整體上仍處於亞洲生產分工鏈的低端,即依靠巴西和澳洲等國的初級產品供應、日本和南韓的生產設備,以中間產品相結合進 行組裝加工,再銷往歐美市場的固有格局,賺取微薄的產品附加價值。
換言之,產業轉型和升級的迫切性如今不斷強化。隨着外部競爭加劇、外貿順差持續收縮、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升、貿易保護主義變本加厲等因素,致使貿易產品結構必須加快變革,扭轉在生產分工體系陷於低端的困局。
另一方面,如今在調整結構過程中,出口卻遇到外部條件惡化的不利變化,不僅令產業轉型和升級的難度加大,一旦當前的出口受挫,而投資和消費又不能補足所弱化的增長動力,勢必令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面臨很大的波動風險。
照歐美目前的經濟形勢看,美國就業情況稍有轉好迹象,但歐洲卻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。歐盟委員會日前公布的十二月經濟數據,包括消費信心指數、工廠訂單、零售業銷售以至失業率皆令人洩氣,滿布經濟衰退陰霾。
面對嚴峻出口形勢,有關部門顯然不敢怠慢。商務部部署今年外貿工作重點時,便以保持出口穩定增長為首務。可以說,促進出口、鞏固中國出口市場份額已成為當前要務,以出口退稅和擴大外貿企業的融資渠道、加強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,相信有關政策將會陸續出台。
很 明顯,外向型經濟轉向內向型相當困難。如今貿易產品結構轉型又遇上外圍經濟持續惡化,風雨飄搖,結構調整所承受的壓力的確更大。但若不能有效轉型升級, 「中國製造」的產品敵不過亞洲新興國家,如越南等要素成本更低的競爭;高端產品又無法超越日本和南韓,撕破生產分工低端的束縛,中國出口難免墮入「進退兩 難」的發展陷阱之中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